金融管理培训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希卡首页 >> “影子银行”的风险究竟在哪里

“影子银行”的风险究竟在哪里

2013-02-06来源:希卡网作者:本网编辑

  华夏银行理财专员违规代销理财产品;南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挂羊头卖狗肉”隐瞒投资真实走向;平安信托的“平安财富佳园25号集合信托计划”存在兑付危机;中信信托的“中信制造·三峡全通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未能按时向信托专户支付当期贷款利息;中诚信托发起的“中诚·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存在不能按期兑付的风险;华鑫信托的“希森三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涉嫌利息违约…… 

  随着近期多家银行和信托公司爆出理财产品方面的问题,影子银行风险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人甚至惊呼“影子银行的风险堰塞湖或将爆发”。 

  影子银行风险究竟有多大?瑞信亚太区首席经济师陶冬用“未来中国经济最大的定时炸弹”来形容。在他看来,浮出水面的只是“冰山一角”,水下庞大的冰山体积更值得警惕。这究竟是夸张之辞,还是警世之语? 

  按陶冬估算,目前中国的信贷总量达80万亿元,官方的银行借贷有47万亿元,两者相减,可粗略估算出目前影子银行产品规模约为33万亿元。这可能是迄今为止人们看到的有关影子银行规模的最大测算值。此前,广发证券从广义信用中介角度测算的中国影子银行总规模约为30万亿元左右;海通证券测算的影子银行规模约为28.8万亿元,占2012年GDP55.4%,占存款余额的32.3%;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在研究报告中测算出的“影子银行”规模约为15万亿至17万亿元,约占正规银行体系的12%至13%,是GDP规模的1/3。 

  之所以出现如此差异,是因为关于影子银行目前并无明确或权威定义,人们只能按照各自理解测算大致规模。根据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的定义,影子银行表现为委托和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融资、信托资产再加上民间借贷,这个规模在中国总计30万亿元有余。事实上,对影子银行的不同理解,既影响着对规模的估算,也影响着对风险的判断。如果笼统将商业银行表内以外资产都算作是影子银行部分,那么,这个规模足够庞大,一旦出现风险,似乎不用思考就能给出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结论。但问题其实并没有如此简单。 

  当前,在银行表外,影子银行体系大致存在着三类主要融资形式,一是银行的表外业务,如理财产品;二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等提供的贷款;三是民间借贷。三类融资方式中,民间借贷市场规模逐渐萎缩,而且多数发生在私人与私人之间,只要资金不来自银行,违约引发的风险基本可控。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融资中,中国债券市场迄今尚未发生一起违约,而其他融资方式所提供的资金若为自有或自筹,风险也可以管理。显然,市场所指影子银行风险,其实就是指银行理财产品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托贷款可能发生的违约和兑付风险。由于这类融资形式连着千家万户,而且规模大,处理不慎容易影响社会稳定。截至2012年9月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6.73万亿元,2012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发售规模在20万亿元以上,而去年信托贷款增长迅猛,该项融资全年增加了1.29万亿元,同比多增1.09万亿元,增长接近翻倍。因此,很多市场人士屡屡警告,如果银信合作理财这类影子银行出现风险,将会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令人奇怪的是,无论专家,还是市场分析人士,大多将银信合作理财的风险归结为诸如“银行理财资金池”所对应的“信托资产池”之间存在期限错配、借新还旧的所谓庞氏骗局,以及复杂的理财产品缺乏有效监管等方面。有资深银行业人士表示,期限很短但滚动发行、资金供给源源不断的银行理财资金,为什么不能适度实行借短贷长的期限转换业务,“错配”到长期投资项目?不“错配”(组合投资)哪来利润?资金与项目一一“匹配”,就没有风险吗?企业正常经营发展下的“借新还旧”如果是庞氏骗局,那是否意味着企业还了旧贷就不能再借新贷?贷款刚性约束背景下,银行产品创新与监管的关系如何处理?在这位人士看来,影子银行的真正风险不在这里。 

  那么,“影子银行”的风险在哪里?首先是没有对银行资产管理和理财产品正名,没有对不同银行实施不同准入标准而带来的市场风险。并非所有银行都适合推出理财产品,也并非所有银行都能管理好理财资金所投项目风险,那些运作不规范、没有前后台、没有制度、随便几个人就干理财的银行,如果不实施分类管理和理财产品资质认定,如果理财市场对所有银行都大门洞开,那么鱼龙混杂的结果必然是理财产品泥沙俱下、风险隐患丛生。显然,要防范影子银行风险,首先必须正本清源,实施准入标准,从源头抓起。 

  其次是理财产品销售的标准流程不严格执行引发的风险。如果银行不能在确定理财产品风险评级、潜在客户群的风险承受能力的评级基础上,将某一风险级别的理财产品卖给同一风险承受能力级别或更高风险承受级别的客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匹配,产品销售的过程就是风险埋下的过程。 

  最后是一些商业银行不会遴选信托资产项目,缺乏甄别和评价项目风险的能力,过分将资金投向政府融资平台、产能过剩行业和房企,增加了资金池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各类资产的安全性,易引发影子银行风险。“理财资金池”与所对应的“信托资产池”出现期限错配、“一对多”的情况并不可怕,只要银行对理财资金所投资项目实施全流程、比贷款更严格的风险管理,同时每笔负债清楚地和相匹配的池内资产构成对应,资产和负债的错配在可承受范围内,并且池内有流动性储备,池外有流动性支持体系,银行能对资产质量逐笔分析,逐笔评估,并统一评估资产池,影子银行的风险就会降到最小。真正可怕的是银行理财资金池内的资金与基础资产的关系变得模糊不清,银行无法对其进行合理分析和评估,以至项目方将资金挪用到银行风险管理视野之外的虚拟经济领域,甚至去消费,而银行对此却浑然不知或视而不见。一旦银行的理财资金池对应的是这类金蝉脱壳、名不副实的信托资产池,影子银行爆发风险,其实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事实上,影子银行是利率管制和市场管制下的必然产物,也是金融机构规避管制所实施的金融创新的结果。因此,对待影子银行风险,我们既要正视,不能因小患而酿成大祸,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也不宜过分夸大,防止过度渲染和过度监管扼杀金融创新活力,影响社会融资规模的“适当扩大”。有鉴于此,当前,一方面,有关方面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堵塞漏洞,防患未然;另一方面,通过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化解所谓“影子银行的风险堰塞湖”。

更多资料:

更多..名师推荐

汤 敏  经济学家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暨南大学 兼职教授,长城金融研究...

卢力平  教授

经济学博士,北京国家会计学 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研中心 副主任,资本运营研究所所长 2002年以来出版专著...

孙 健  教授

多部经济、管理方面的专著和 译著内容涉及财务、会计、金 融、投资和新经济等领域。代 表作有:《国际惯例...